宋代的素食僧人赞宁曾为笋撰写了一部《笋谱》;同时代的诗人苏东坡曾为笋大放豪言:“无肉令人瘦,无竹令人俗”;清朝李渔说笋“能居肉食之上”。
确实,“春雨贵如油”,贵就贵在,春笋在春雨中成了一种难得的时令性蔬食,四月份之后的笋纤维质感会逐渐增多,吃起来很老,口感就没有那么嫩滑了。过了清明,笋就糙得很。被调味料掩盖风味的罐头笋,杭州人是看不上的,他们更愿意把春笋做成笋干。
基于这一点,劳动人民吃起春笋来可不含糊,不管是毛竹、早竹、石竹、淡竹、刺竹、绿竹、刚竹、麻竹,有智慧的劳动人民总能想到法子把各种春笋端上桌来。其中,名目最繁多的当属杭州人的笋了,春笋在杭州人的手里,不管是炖、煮、炒、溜、拌、炝、腌、焖、爆、涮、蒸、煨,皆成美食。也正因为这样,笋才成了浙菜中盛宠不衰的一道名菜。浓油赤酱又重糖的“油焖春笋”就是一道特色传统风味菜肴,并且早在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就被浙江省认定为36 种杭州名菜之一。
笋的吃法其实有很多,有“春笋烧鲥鱼”、“春笋白拌鸡”、“南肉春笋”、“糟烩春笋”、“问政山笋”、“枸杞春笋”和“春笋焖肉”等。独有浙菜中的“油焖春笋”因为色泽洪亮,清脆爽滑,鲜嫩多汁的口感,被选用为《舌尖上的中国》的重磅美食系列。
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,准农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准农网立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