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种球腐烂病
种球腐烂病主要是危害鸢尾的种球,一般地上部分没有发病症状,但是地下根部受害严重,生根速度慢甚至是不生根。发病情况较轻的植株低矮弯曲,根冠部位组织变褐,主要从种球的伤口入侵,土壤含水量低同样会造成发病。不过传染能力不强,土壤病菌数量也不是很高。我们在种植时,空气湿度不宜过高,保持在70%一下,贮藏时要保证有良好的通透性,能够有效的降低发病率。
2、冠腐病
冠腐病发病后,鸢尾前期无不良现象,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枯萎、倒伏等各种不良现象。并且传染能力较强,相邻植株也会受到影响。病株底部土壤有许多白色菌丝,后期颜色变黑,最后球根软腐,布满菌丝。冠腐病主要是以预防为主,加强管理,一旦发病,持续时间是非常长的。我们在种植前要做好种球的选择工作,避免种球携带小核菌,并且要对种球及土壤进行消毒工作。发病后及时拔除植株,对周围植株及土壤进行消毒。
3、灰霉病
灰霉病在发病后,鸢尾局部甚至是全株都会出现灰色的斑块。阻碍鸢尾的生长,并且会从底部一直向上生出覆盖灰色的分生孢子。发病后的种球湿度高,出现腐烂、颜色变黑。叶片受害现象较小,但是如果湿度过大的话,那么会在花瓣上出现不规则斑点。我们在种植时,要避免叶片受伤,如果种球新芽长度大于5厘米的话,那么不可种植。控制好种植密度,生长中要做好除草工作,保证田间无杂草。叶片受伤后,要注意及时喷洒杀菌剂进行消毒。
4、软腐病
软腐病会在鸢尾种植后不久发病,影响嫩芽的生长。叶鞘湿润,叶片颜色逐渐褪绿变褐,并且嫩芽变松,极易被扯掉。在发病后,病部开始变软,颜色变暗,然后呈现出软腐状,伴有难闻气味。根部前期正常生长,后期逐渐便透明,颜色呈黄绿色。在种植时,一定要经常清理土壤中的病残体,保持土壤温度种植种球。在种植时,要注意不可伤到根部,控制好种植温度,避免温度过高。每天早上适当浇水,防止土壤出现老化现象。